食物中毒调查时一般询问进餐者什么时间范围内的食谱
篇一:食品安全事故调查试题
食品安全事故调查试题
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题量30%)
1、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2、重大食物中毒是由于食物的原因而发生的( )的中毒事件。 (人数众多或者伤亡较重)
3、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受到有害因素污染,但尚未产生( )的事件。(人体健康危害)
4、可能与食品可能有关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是指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扩散到县(市)以外的地区;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 )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 )病例;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0人)、(10例以上死亡)
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级。(或四级)
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在管辖范围内的下列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实施紧急报告制度。
7、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8、食物中毒确认的内容、程序及有关技术要求,应当执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技术处理总则)》(GB14938-1994)规定。
9、紧急报告制度包括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
10、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
11、发生食物中毒时,现场采样人员至少(2 )人;
12、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应遵循(合法性)(及时性)(科学性)(分级处理)(分工负责)原则。
13、微生物样品采集、运输、储存过程在中应有措施防止(交叉污染)(环境污染)(微生物数量和生长能力发生变化)
14、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和水分蒸发,并使用(合适尺寸 )的容器运输。
15、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16、、细菌性食物中毒食品的发病机制分为(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三种类型。
17-21、下列食物中毒治疗的特效药或方法是什么?
亚硝酸盐( 1%美兰 )
有机磷农药 ( 阿托品或解磷啶 )
含氰甙类( 亚硝酸异戊酯)
蔓陀罗 (毛果芸香碱 )
沙门氏菌(对症 )
22、苦杏仁及木薯中含有的(氰甙类)、粗制棉籽油中所含的(棉酚)、一些植物(皂甙)等。
23、动物性中毒食品:现在,能叫上名字的有毒动物有( )种。(2000)
24、天然有毒物质中有毒海洋动物有(1000)余种,毒蜘蛛有(数万)种,毒蛇约(2000)种,毒蘑菇有(400)余种,还有毒蜂、毒蜈蚣等众多有毒动植物。
25、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分为(生物性)(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性)和物理性三类。
26、1989年9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等感染性腹泻作为丙类传染病管理。
27、沙门菌食物中毒、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等肠炎性食物中毒,也属于(传染病)范围的感染性腹泻病。
28、一般情况下,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副溶血性弧菌肠炎按照《(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及处理。当因为食品被沙门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集体用膳者集体发病呈暴发流行时,按照《(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诊断及处理。
29、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呕吐)较明显,呕吐物含胆汁,有时带血和粘液,腹痛以上腹部及脐周多见,腹泻频繁,多为黄色稀便和水样便。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有发热、(腹部阵发性绞痛)和粘液脓血便。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部分病例粪便呈(血水样)。产气荚膜杆菌A型菌食物中毒病情较轻,少数C型和F型可引起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莫根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还可发生颜面潮红、头痛、荨麻疹等(过敏)症状。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
30、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大面液后可使血中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输送氧的功能,致使组织缺氧,出现青紫症状而中毒。亚硝酸盐的中毒剂量为(0.3~0.5g),致死剂量为(1.0~3.0g)。
二、单选题(题量30%)
1、食品安全事故分几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sufengjiong.top/post/1335.html
- 转载请注明: admin 于 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24直播网 发表
《本文》有 0 条评论